1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八章》
释义: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,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。
2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六十四章》
释义:合抱大树,生长于细小的萌芽;九层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远行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。
3、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六十四章》
释义: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。
4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六十三章》
释义: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,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,把事情看得太容易,势必遭受很多困难。
5、大方无隅;大器免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四十一章》
释义:最方正的东西,反而没有棱角;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;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,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。
6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五章》
释义:天地不情感用事,对万物一视同仁,圣人不情感用事,对百姓一视同仁。
7、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五章》
释义:人说的话多,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,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,把话留在心里。
8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三十三章》
释义:了解他人的人,只能算是聪明。能够了解自己的人,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。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,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。
9、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八十一章》
释义: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会花言巧语,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。
10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四十五章》
释义:正直的人像屈服,灵巧的人像愚笨,有口才的人像迟钝,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。
11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二十五章》
释义: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,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,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,而道就是自然而然,不加造作。
12、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六十三章》
释义: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,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。
13、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五十八章》
释义:方正而不生硬,有棱角而不伤害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亮而不刺眼。
14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二章》
释义: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,它丑恶的一面就显现出来。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,它不善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。
15、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四十三章》
释义: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。
16、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不居其华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三十八章》
释义:大丈夫立身敦厚,不居于浅薄;存心朴实,不居于虚华。
17、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七十九章》
释义:上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不分亲疏,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。
18、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四十七章》
释义:经历的越多,就越发能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少。
19、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。——《道德经第九章》
释义:金玉满堂,无法守藏;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,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。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,就要含藏收敛,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。
20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六十三章》
释义: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,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。
21、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,绝学无忧。——《道德经第十九章》
释义: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,减少私欲杂念,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,才能免于忧患。
相关文章:
墙为什么反碱(墙面反碱,要怎么解决?)04-01
长寿花为什么光长叶不开花呢(长寿花总是长叶子不开花如何解决?)04-01
牵牛花为什么会变色(矮牵牛呈现“黄叶”“腐叶”“茎枯”“碎色”是啥原因)04-01
为什么有空气(空气是从哪儿来的?)03-31
为什么不能头朝北睡觉(“卧不覆首,眠不北向”这句话有意义吗)03-31
变频空调究竟为什么省电03-31